病毒知识归纳及高考真题专练
①核酸类型:每种病毒仅含单一遗传物质(DNA或RNA),如HIV含RNA,T2噬菌体含双链DNA②特殊案例:类病毒(仅RNA)、朊病毒(仅蛋白质)突破传统病毒组成模式①非细胞结构:由衣壳蛋白包裹核酸构成,不参与生命系统层次构建②包膜结构:部分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具有宿主细胞膜来源的包膜结构①能量寄生:缺乏独立酶系统,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与代谢系统完成增殖②培养基特性:仅能在活体宿主细胞内增殖,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需猴肾细胞培养)(2)增殖过程(以噬菌体为例)
②说明:在上述过程中,病毒仅提供模板,原料(氨基酸、核苷酸)、核糖体、能量等均由宿主细胞提供。病毒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由于病毒都是寄生在活细胞内,而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因此病毒进入细胞后,人体往往先通过细胞免疫破坏感染病毒的细胞,再通过体液免疫来彻底清除病毒,同时,在记忆细胞作用下,会形成免疫记忆。具体过程如下: ①第一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②第二阶段: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中和细胞外游离病毒颗粒③免疫记忆:记忆细胞形成长期保护(疫苗研发理论基础)(3)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1)标记培养:先用含放射性原料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用病毒侵染培养出来的宿主细胞。①酶解法:用DNA酶与RNA酶分别水解病毒核酸提取物,若用DNA酶处理后,病毒仍有感染能力,RNA酶处理后无感染能力,则为RNA病毒,反之确认为DNA病毒。②同位素标记法:含标记“T”可确认为DNA病毒,含标记“U”可确认为RNA病毒。
1.(2025·上海·高考真题)狂犬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2.(2025·上海·高考真题)诺如病毒危害性极大,经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核糖,该病毒含有的基因有()①衣壳蛋白基因②RNA复制酶基因③核糖体蛋白基因④特异性入侵宿主细胞的表面蛋白基因3.(2024·山东等级考)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HBV与肝细胞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胞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释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4.(2024·河北选择考)某病毒具有蛋白质外壳,其遗传物质的碱基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复制合成的互补链中G+C含量为51.2%
5.(2024·安徽选择考)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6.(2024·甘肃选择考)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7.(2023·北京·高考真题)有关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表述,正确的是()C.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故洗热水澡可预防病毒感染D.吸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8.(2023·辽宁·高考真题)大量悬浮培养产流感病毒的单克隆细胞,可用于流感疫苗的生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9.(2023·广东·高考真题)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10.(多选,2024·吉林·高考真题)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肝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细胞2既可以促进细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进细胞1的活化C.细胞3分泌的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11.(2024·新课标卷·高考真题)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导致艾滋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的细胞可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的理由是 。(2)HIV会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凋亡,使机体抵抗病原体、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 。(3)设计实验验证某血液样品中有HIV,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在免疫应答方面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
1.C解析:狂犬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不会使机体积累更多的疫苗,因为疫苗在机体内起作用后会被消灭,A错误;疫苗的多次注射会及时消灭狂犬病毒,不能延长病毒的潜伏期的,B错误;狂犬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不会使机体积累更多的疫苗,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和抗体,C正确;、疫苗的多次注射可以起到及时清除病毒的作用,而不是缩短病毒潜伏期,D错误。2.C解析:①诺如病毒危害性极大,经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核糖,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中应该含有衣壳蛋白基因,①正确;②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中应该含有RNA复制酶基因,因为宿主细胞中不能为其提供RNA复制酶,②正确;③核糖体蛋白基因在该病毒中不含有,因为该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中有该基因,能为病毒提供相关的物质,③错误;④病毒为专性寄生物,其应该含有特异性入侵宿主细胞的表面蛋白基因,进而可指导相应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中合成,为侵染新的宿主细胞做准备,④正确。故选C。3.C解析: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中的一种,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呈递在细胞表面,以便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A错误;能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不是辅助性T细胞,B错误;根据HBV表面抗原制备的乙肝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能与HBV表面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B细胞,当HBV侵入人体后,该抗体可以与HBV的表面抗原结合,同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并发挥免疫作用,C正确;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D错误。4.B解析:该病毒不含碱基T,且互补碱基含量不同,为单链RNA病毒,复制合成的互补链中G+C含量与该病毒自身C+G含量一致,为20.8%+28.0%=48.8%,A错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从而引起基因突变,故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引起宿主DNA变异,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C错误;真核生物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病毒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D错误。5.C解析:病毒寄生在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免疫,最终需要体液免疫消灭病毒,即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T细胞不具有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B错误;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不能彻底消灭相应病毒有关,C正确;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细胞因子,D错误。 6.A解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乙脑病毒侵染的靶细胞,而不是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A错误;吞噬细胞内吞需要膜上受体与抗原识别,内吞物与溶酶体融合,从而被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降解,B正确;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从而抑制该病毒的增殖,C正确;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正确。7.D解析:75%的乙醇能破坏病毒结构,但饮酒时一方面因为酒精浓度达不到该浓度,另一方面饮酒后酒精并不一定直接与病毒接触,故饮酒达不到预防感染的效果,A错误;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和相关的记忆细胞,疫苗接种后实现有效保护需要一段时间,且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强,疫苗并非长久有效,故还应结合其他防护措施,B错误;洗热水澡的温度通常较低,达不到将病毒杀灭的效果,且病毒入侵后通常进入细胞内,无法通过表面的热水进行杀灭,C错误;吸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应避免吸烟,D正确。8.D解析:悬浮培养单克隆细胞,可以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始终处于分散悬浮于培养液内,可有效避免接触抑制,A正确;由于细胞的生长是比较复杂的过程,血清中含有一些必须的因子,用于培养单克隆细胞的培养基通常需加血清,B正确;、病毒借助于细胞进行繁殖,利用了活细胞的物质、能量、酶等,当病毒达到一定数量时细胞的生命活动受到影响,会影响细胞的增殖,C正确;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适宜的pH,培养基pH会影响细胞代谢,进而影响单克隆细胞的病毒产量,D错误。9.C解析:a-b期间病毒入侵,导致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进而使病毒暴露出来,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使病毒数量减少,B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使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D正确。 10.ABD解析:肝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也可以呈递抗原,所以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A正确;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促进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在体液免疫过程总可以促进细胞1B细胞的活化,B正确;细胞3分泌的物质Y是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不能将病毒清除;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使抗原被释放,但是不能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需要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才能清除,C错误;病毒在人体内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将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D正确。11.(1)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2)辅助性T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凋亡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3)实验思路一:利用抗HIV抗体,与血液样品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预期结果: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实验思路二: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样品中的HIV核酸,产物经电泳与标准DNA进行比对;预期结果:PCR产物经电泳后出现特定条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4)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一定时间。(1)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的理由是因为它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这种过程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是必需的。(2)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会接受抗原呈递细胞的信号,并与B或T细胞结合,将信号传递给B或T细胞,诱导B或T细胞活化,同时产生细胞因子,促进B/T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一旦辅助性T细胞受损,会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减弱。(辅助性T细胞减少阻碍了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 (3)验证某血液样品中是否存在HIV,可考虑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两条途径。实验思路一:利用抗HIV抗体,与血液样品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预期结果: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实验思路二: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样品中的HIV核酸,产物经电泳与标准DNA进行比对;预期结果:PCR产物经电泳后出现特定条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4)疫苗作为抗原,在免疫应答方面,可以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针对特定病原体;疫苗作用下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和记忆细胞可在一定时间内留存,保持对病原体的免疫力。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